除了以上症状,医生还会使用睡眠相关量表(如 Epworth思睡量表 、斯坦福思睡量表、 情绪触发猝倒问卷等)、 神经电生理检查( 夜间多导睡眠监测)基因检测等来进行筛查诊断。
据研究,发作性睡病的患病率大约为2-6/10000,每1万人中有大约2-6个发作性睡病的患者。2021年斯坦福大学公布美国发作性睡病登记的最新结果显示,虽然该病初次发病年龄多为8-12岁的青少年,但平均就医年龄为26.4岁,平均诊断年龄为30.1岁。这说明发作性睡病属于容易被误诊的疾病。
二、发作性睡病为什么会被误诊?
2021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《懒惰?不思进取?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人生被迫“躺平”》揭示了发作性睡病被误诊的一个原因。
患者会被老师认为学习态度不好、懒散;会被家长觉得意志力不够、懒散;会被领导批评是工作态度不好。
美国2018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,每4个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就有1个曾因嗜睡问题被解雇或降职,68%的患者表示周围人并不认为他们患有疾病。
按照0.02%的人群发病率计算,我国约有70万患者,但目前只有不到5000人确诊,还有更多患者处于误解当中。
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、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詹淑琴认为, 如果能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,大部分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的七八成。
此外,发作性睡病的一些症状容易与其他病混合。
一部分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同时也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,可能只被当作焦虑症、抑郁症患者治疗。
有患者入睡的时候会出现恐怖的幻觉,可能会被当作精神分裂症治疗。
不被当作一种病,或被当作抑郁症、精神分裂来看待,可见,社会对发作性睡病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。
三、如何治疗发作性睡病?
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《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2版)》指出,研究结果表明遗传、自身免疫机制、 感染等影响睡眠与觉醒相关神经环路的功能,导致该病的发生。
因为目前尚且无法确定明确的病因,因此,该病无法根治,只能通过一些非药物手段和药物手段减轻症状。
在非药物治疗方面:
1、保证睡眠
改善夜间的睡眠,可以通过安静的房间、适宜的光线、温度等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。白天规律小睡,可以每日安排特定时间小睡2~3次,每次15~20 min。
2、加强社会的认知,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
做好发作性睡病的科普,加强社会的认知,增强老师、家长等对患者的理解、支持和帮助,减轻患者的学业负担,允许患者根据白天的工作小睡灵活安排工作。
3、保持情绪稳定
特别是容易猝倒的患者,应尽量避免触发猝倒的因素,如大笑、紧张、愤怒等。
在药物治疗方面:
治疗白天过度嗜睡可以服用替洛利生、莫达非尼等。治疗猝倒可以服用抗抑郁类药物( 三环类、文拉法辛)、 替洛利生、羟丁酸钠等。 推荐替洛利生和γ-羟丁酸钠用于 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的治疗。
以上药物切不可自行服用,而应及时就医,根据医嘱服药。
资料来源:中国青年报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、科普中国、央视新闻、读特新闻、新华报业网、北京科学中心
整理:党敏
海信与微软达成生态合作 联合推出HiTeams应用******
近日,海信与微软达成生态合作,双方将借助海信商用显示Vision Hub智慧平板产品,基于微软Teams音视频能力,以及微软智能云Azure通信服务解决方案,推出HiTeams应用。据悉,海信也成为国内首个在安卓大屏系统上与Teams建立合作的生态方,将与微软形成合力,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顺畅的大屏协作体验。
海信与微软达成生态合作,推出HiTeams应用。海信Vision Hub智慧平板产品配备摄像头,主推音视频会议领域,需要搭载海外主流音视频软件。而Teams作为整合了音视频沟通、文档协作等多种功能的新一代生产力平台,已经成为海外企业日常办公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,每月活跃用户超2.7亿,遍布181个用户市场,支持53种语言,每月一对一通话量超过10亿。
海信商用显示与微软进行生态合作,不仅将 Teams音视频能力融入智慧平板当中,双方也基于微软智能云Azure通信服务推出HiTeams应用,在预约会议和即时会议场景下均可通过更方便、快捷的操作参与远程视频会议,提升会议沟通效率。
微软智能云Azure通信服务(Azure Communication Services,ACS)谈及此次合作,海信商显海外负责人Ray Guo表示:“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典型代表,海信持续加强在显示领域的应用拓展,B2B产业出海更是海信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。我们很高兴与微软达成生态合作,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及技术,帮助海信在全球市场和世界舞台,不断提升影响力、品牌力和竞争力。”
HiTeams APP一期效果图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、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马悦表示:“展望未来,微软还将与海信携手并进,在更多远期场景展开长远深入的合作。特别是在多屏互动场景下,实现集中式数据存储、平板和智能终端连接、通用操作系统,音频视频会议系统、随处访问文档信息、触摸感知、自然输入等,为全球商用显示领域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国产品及技术。”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